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Calligonum mongolicum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22秒
沙拐枣
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.
中国植物志>> 第25(1)卷 >> 蓼科 Polygonaceae >> 沙拐枣属 Calligonum

10.沙拐枣 图版31: 2

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. in Bull. Soc. Nat. Mosc. 5: 204. 1832; A. Los. in Bull. Jard. Bot. Prin. URSS 26 (6): 592. f. 2. 1927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: 553.图1105. 1972;Сосков в Новости Сист Высш Раст. 11: 98. 1974; 植物分类学报 24 (2): 100. 1986.——C. potanini A. Los. 1. c. 599. f. 5. syn. nov.——C. dielsianum Hao Contr. Inst. Bot. Nat. Acad. Peip. 2: 177. 1934, et in Fedde, Repert. Sp. Nov. 36: 196. 1934; Сосков1. c. 103. syn. nov.

灌木,高25-150厘米。老枝灰白色或淡黄灰色,开展,拐曲;当年生幼枝草质,灰绿色,有关节,节间长0.6-3厘米。叶线形,长2-4毫米。花白色或淡红色,通常2-3朵,簇生叶腋;花梗细弱,长1-2毫米,下部有关节;花被片卵圆形,长约2毫米,果时水平伸展。果实(包括刺)宽椭圆形,通常长8-12毫米,宽7-11毫米;瘦果不扭转、微扭转或极扭转,条形、窄椭圆形至宽椭圆形;果肋突起或突起不明显,沟槽稍宽成狭窄,每肋有刺2-3行;刺等长或长于瘦果之宽,细弱,毛发状,质脆,易折断,较密或较稀疏,基部不扩大或稍扩大,中部2-3次2-3分叉。花期5-7月,果期6-8月,在新疆东部,8月出现第二次花果。

产内蒙古中部西部、甘肃西部及新疆东部。生于流动沙丘、半固定沙丘、固定沙丘、沙地、沙砾质荒漠和砾质荒漠的粗沙积聚处,海拔500-1800米。蒙古也有分布。

本种的特征变异较大。分布于我国东部(内蒙古)者:瘦果宽椭圆形,肋不明显,不扭转或微扭转,每肋通常3行刺;刺稠密,较细,易脆。分布于西部(新疆)者:瘦果窄椭圆形,肋较明显,不扭转、微扭转至扭转;每肋刺2行,往往较稀疏,少数稍密,基部有时稍扩大。产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标本,其瘦果近于内蒙古植株的特征,但刺较稀疏,质较硬,每肋刺2行,肋中部凸起,似乎是刺3行与2行的过渡特征。郝景盛于1934年根据采自内蒙古的标本,建立了Calligonum dielsianum Hao,他指出该新种与本种相近,其主要区别是:果实每肋刺2行;幼枝有腺毛。我们研究了此模式标本和原描述,发现幼枝发霉,不是腺毛;产内蒙古的植株中,某些果实肋也同时具有2行刺,为个体变异,故归并。A. Los. 根据Г. Н. Потанип1877年在新疆哈密一带所采的标本,建立的C. potanini A. Los.,它与本种的区别是:果刺2行;果肋极扭转。此均为本种的特征,也予以归并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98《中国植物志》第25(1)卷 125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
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
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
蓼目 Polygonales
蓼科 Polygonaceae
蓼亚科 Subfam. Polygonoideae
木蓼族 Trib. Atraphaxideae
沙拐枣属 Calligonum
刺果组 Sect. Medusa
图版31: 2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